【创始人分享】PPIO边缘云姚欣:数据在边缘大量产生,架构正在走向边缘计算

摘要:12月5日,“相信未来--2020世界区块链大会·武汉”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PPIO 联合创始人姚欣带来题为《从大数据到边缘计算浅谈分布式存储落地》的演讲。

在下午的“助力数字经济,共谱数据安全”论坛上,PPIO 联合创始人姚欣带来题为《从大数据到边缘计算浅谈分布式存储落地》的演讲。他表示,今天我们要走向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我们要走向一个分布式的时代,为什么呢?是因为数据在边缘大量的产生,我们也需要把我们的计算和存储放在边缘,这样才能适应数据处理越来越高速,越来越低延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架构在走向边缘化和边缘计算,这就为什么说从大数据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个边缘计算时代的到来。存储、计算、传输三位一体 ,一切的分布式存储项目都是伪项目。

以下为姚欣演讲全文:

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是数据,我们似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但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大,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机会和风口,今天将带来我的答案。

大数据有多大?从2020年到2025年,整个全球的数据,包括所有云上数据、企业数据、家庭数据、物联网数据,到2025年达到175ZB,如果存到蓝光DVD,可以绕地球222圈;如果这个数据存在云盘上,以最好的5G宽带千兆速率下载大概需要180亿年,而宇宙大爆炸到现在才200多亿年。这是目前的数据量,而且这个数据依然在以3倍、5倍、10倍的速度增长,未来会迎来宇宙量级的数据时代。

第二点,数据需要经历产生、处理、销毁的生命周期。我们的衣食住行、游乐娱玩,所有一切的行为都在产生数据,从网络的架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数据产生在边缘侧,而存储到云上,即中心侧。

这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过去智能手机存储空间是16G(小米一代),而现在苹果手机存储最大可以到1TB。此外还有网盘存储、未来的AR、VR、人脸隐私数据(被存储并备份了至少十万份在不同的机构、组织和平台上)、还有一系列新的物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场景,我们正面临着数据的爆发,特别是边缘侧的爆发。

数据在爆发过程中会带来什么影响和效益?数据研究机构、企业大家提出数据引力的概念,数据其实是所有IT基础设施里面最重的一块,所有的应用服务围绕着数据去运作、发行、服务。数据有两个关键的特性,一是数据处理的速度,也叫吞吐速度,另一个是数据处理的时间或者传输的时间,叫做延迟。我们希望数据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带宽越来越高,传输时间越来越短。这次5G的普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超低延时的网络,即可实现一毫秒的传输。计算和传输要跟着数据量的增长一起提升。

IBM被PC革了命,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完全离散化的PC机的时代。云计算的出现让所有人都连到云上,跟全球其他人一起联机。今天要走向一个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时代。因为数据在边缘大量的产生,我们也需要把计算和存储放在边缘,这样才能适应数据处理越来越高速、越来越低延迟的需求。架构在走向边缘化和边缘计算,大数据必然会导致边缘计算时代的到来。

今天我们还处于云时代的中后期,但是云正在形成下一代架构。传统的云架构通过一些传输管道,比如家庭宽带、企业宽带、4G、5G来进行传输。而未来的云会往下沉、会无孔不入,到达个人身边,有人称之为雾计算。雾计算时代的到来,会将算力、传输和存储下移。今天的边缘计算时代,我们要把更多云的算力、数据中心、机房、IT设施放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这其实也是有利于下沉市场的,跟国家要推动的新基建方向是一致的。

如今困扰我们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落地问题。欣喜的是,近年的技术论坛开始走向商业。本人是P2P的信徒,当看到中本聪的论文,我认为这是P2P跟金融最好的结合,但过去人们对P2P及区块链有误解。如今,国家的新基建国策给了技术一个正名,我觉得所有从业人员也需要去考虑如何真正地落地,以什么样的路径来落地。

我的三点思考:第一,一切的分布式存储项目都是伪项目;第二,所有的应用和所有的区块链项目如果不谈商业场景与落地,都是伪项目;第三,存活下来。

前两年,我们看到很多P2P和区块链的项目,决定要采用这个方式创业,也做了技术架构、开发,后来发现商业落地才是真正的制约因素。在做了一番思考之后,我们选择了商业路径。我们的落地实践看似简单却又实现了“用户每一天都能用到”的目标,把边缘侧和端侧的大量的机房和设备云化、合并化,用服务器之间的P2P技术加上区块链的方式来记账,整合之后做零散的云服务,提供给互联网企业解决他们的成本、效率、速度、性能的问题。

举一个与武汉有关的应用例子,今年封城时各家视频网站流量激增了3、4倍,服务器需要扩容,但那时候实施扩容受到限制。我们尝试做一个小MVP,通过微信群联系了网吧,与店主沟通,装一套我们的系统,把网吧的电脑变成服务器,给云计算企业提供云服务,替代其商业机房。最后区域性地解决了部分需求,帮武汉人民解决了2月份最难熬时期的娱乐问题。从音视频切入,未来还会涉及智能物联网、边缘大数据等场景。疫情的特殊情况验证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把很多闲散的碎片化资源整合起来。

客观而言,我们的实践,技术是分布式的,而商业逻辑是中心化的。一个创业公司在2020年这样的特殊年份活下来实属不易,而我的心还是在向分布式世界去前进,不断探索新商业模式、新应用。我们也许要经过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到下一代计算和下一代场景的到来。在这之前先找一个既有的落地市场,不要在意模式、理念和技术是不是最先进,活着才是硬道理,谢谢大家!